3月10日晚上9點,一個哭得撕心裂肺的滿月寶寶星星(化名)被抱送至婁星區人民醫院(婁星區婦幼保健院)新生兒科,值班醫師發現寶寶全身裸露,整個臀部、會陰皮膚發紅、脫皮,還有多個水泡以及黃色滲液,哭鬧不止。
經詢問了解到,星星媽媽在給其換尿片時,不小心被從桌上倒下的開水燙傷,在家里做了簡單的處理后,被緊急抱送到了醫院新生兒科,科主任童霄迅速趕到科室查看患兒,立即制定了詳細周密的診療方案,馬上對患兒進行創面保護、開通靜脈通道、對其家屬進行心理安慰等處理。
經過14天的精心治療和護理,寶寶長出新皮膚,恢復良好。出院時,家長送來了錦旗和感謝信,寶媽說:“寶寶燙傷后,很自責、難受,剛入院時,估計治療時間是3到4周,但在醫生的精湛技術以及護士們的精心照顧下,只用了2周,燙傷的地方恢復的很好。我們由衷的感謝醫生護士們對寶寶的關愛,謝謝你們!也感謝你們對我的安撫和開導,我才沒有崩潰,謝謝!”
5個生活小細節,避免寶寶燙傷
1、熱水杯、熱水瓶、菜湯、火鍋等放在寶寶碰不到的地方。
2、洗澡時,先加冷水再加熱水,以防寶寶跌入燙傷。
3、飲水機要上鎖。
4、冬天使用電取暖器時,不要讓寶寶靠近,熱水袋、暖手爐等加套布袋使用。
5、家長至少有一人要時刻跟隨在寶寶身邊,隨時注意寶寶的活動。
寶寶燙傷處理小貼士
1、切忌過急扯下衣物,可剪開袖口。
2、沖洗:用冷水沖洗。
3、燙傷后早用冷水浸泡效果好,水溫越低效果越好,但不能低于6℃。用冷水浸泡時間一般持續半個小時以上。
4、及時散熱可減輕疼痛或燙傷程度。至創面無疼痛感為止。然后涂上紫草油或燙傷藥膏。
5、燙傷部位出現紅腫、水泡,家長要用干凈衣物覆蓋好創面(不要弄破水泡),趕往醫院治療。
6、嚴重的燙傷,特別是頭面、頸部,隨時會引起孩子休克,應盡快送醫院救治。
注意:上述處理僅為簡單的應急措施,并不適用于面積大、燙傷嚴重的寶寶。對于嚴重燙傷的寶寶,家長應迅速送往正規醫院進行急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