迄今為止,婁星區人民醫院宣傳團隊在醫院微信公眾號上已經推出了50余篇疫情防控的報道,時刻向外界傳遞著抗疫一線的一手信息。劉雪芬,這支宣傳團隊中的“骨干力量”,在面對“近在咫尺”的發熱病人、“一門之隔”的新冠病毒時,沒有退縮,用近一個月的時間,全面記錄了醫院以及婁星區在“抗疫”中最真實的狀況,詮釋了一位默默無聞的宣傳人背后的堅持與執著。
劉雪芬(左)前往“健康快車”現場拍攝
護理專業出生的劉雪芬干起宣傳工作來也游刃有余,紅撲撲的臉蛋配上爽朗笑聲,拿著攝像機行走在醫院疫情防控各條戰線,從大年三十到現在,她不曾休息一天,每天起早貪黑的工作,外出一線拍照、攝影、采訪、取素材,然后回到辦公室趕稿子,第二天一早又像打了雞血一樣的開始外出采訪了。當別人問及她為何這么拼命時,她毫不遲疑的回答說:“在這種疫情的非常時期,廣大的醫務人員作戰前線,抗病毒,我能做的,就是用相機記錄下他們偉岸的身影,用文字的力量為他們加油打氣,這也是抗擊病毒的另外一種方式!”
劉雪芬在婁星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拍攝
“要是能尋找新的一些角度,讓外界了解多一點,這樣就更好了。”2月17日,婁星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復雜的狀況超出了她的預估,被隔離者焦慮的心態,讓整個觀察點處于一種異常緊張的氛圍。由于接近了解的機會不成熟,當天只能放棄,有點泄氣的她,在看到醫務人員忙碌的身影后,一種莫名的力量由心而生;2月18日,她再次全天蹲守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,用手中相機和筆記錄下了當天的點點滴滴,字里行間滲透著暖暖的大愛和希望的力量。
劉雪芬(左)拍攝咽拭子標本采樣
“下沉到疫情防控一線時,家里人也說過我,沖去一線太危險了!”劉雪芬向家人解釋說,醫院為我們提供了最安全的防護。其實當時全國都急缺防護物資,但這樣的回答最能讓家里人放心。她不僅是女兒、妻子、母親,更是一名“戰地新聞人”,只有在“戰斗”中始終沖在“尖刀連”的前面,才能拍到“士兵”沖鋒的偉岸身軀。對于和平時期來說,阻擊新冠肺炎,就是最大的戰役。“我知道這種疫情意味著什么,小到個人,大到集體,要盡可能把它全面地報道出來,這是職責所在,使命所在。”劉雪芬笑著說。